无码毛片免费专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色视频线观看在线播放|亚洲a∨无码国产精品麻豆|日本高清不卡在线观看网站|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精品无码A∨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手機看中經(jīng)經(jīng)濟日報微信中經(jīng)網(wǎng)微信

夏勇敏: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2017年10月20日 16:11   來源:新華網(wǎng)   

  10月20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集體采訪活動,主題為“文化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局面”。圖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西亞非地區(qū)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新華網(wǎng) 陳杰攝

  新華網(wǎng)北京10月20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下午三點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fā)布廳舉行集體采訪,邀請文化、藝術(shù)領(lǐng)域代表談文化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局面。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西亞非地區(qū)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回答記者提問。

  解放日報記者:

  這些年我們非常注重文化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升溫、穩(wěn)步推進的背景下,各位認為文化能在中間發(fā)揮多大的推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提升走出去的傳播效果和到達率以及接受度,從而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西亞非地區(qū)廣播中心主任夏勇敏:

  “一帶一路”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宏偉的構(gòu)想,也是一個由世界各國參與的人類大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會制度、發(fā)展道路、傳統(tǒng)習(xí)俗等等都各不相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思維方式導(dǎo)致國家之間有一些不了解和誤解,這個也很正常。所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的時候,習(xí)總書記就曾經(jīng)提出了“五通”,這其中文化相通我想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這里的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文化的交流、文明的互鑒,這個當(dāng)中可以看出文化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我想舉幾個例子,比如說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的絲路中俄這樣的活動,比如說由國際臺牽頭舉辦的絲路名人中國行這樣的系列活動,我們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由不同國家的媒體組成共同的采訪組,了解不同國家的民風(fēng)、民俗、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狀況,了解那個國家的文化,通過媒體的報道增進各個國家民族的相互了解,這是媒體應(yīng)盡的職責(zé),也是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問題的第二個部分,也就是剛剛您說的走出去,實際上我認為所謂的走出去就是文化交流,就是跨文化交流,不同國家之間怎么樣進行文化的交流?這里我還是想用一個例子來作為回答。

  2013年的時候,在場的很多記者朋友可能都還記得,中國國家主席習(xí)近平在訪問非洲國家坦桑尼亞的時候,在達累斯薩拉姆雷尼爾國際會議中心發(fā)表演講的時候提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讓坦桑尼亞百姓了解了中國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習(xí)主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會場上所有人報以會心的歡笑和熱烈的掌聲,從這個歡笑和掌聲中,我想不難看出這部電視劇確實被坦桑尼亞的觀眾、聽眾看了而且看懂了,為什么這部電視劇能夠在非洲引起這樣的關(guān)注,能夠成為非洲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呢?這里面有幾個關(guān)鍵點。

  一是我們使用了母語,也就是說我們用東非地區(qū)通用的斯瓦希里語進行了翻譯,從而掃除了受眾觀看這部電視劇可能存在的語言障礙,二是我們選擇了反映中國當(dāng)下生活的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里有家常里短比如婆媳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非洲的家庭中也處處存在,這樣的話題很容易在非洲觀眾中引起共鳴。還有就是我們和當(dāng)?shù)仉娨暸_的合作,比如我們播出的平臺是當(dāng)?shù)刂髁鞯碾娨暸_,比如在坦桑尼亞,這部電視劇通過坦桑尼亞國家電視臺播出的,它的受眾達到了600萬,之后這部電視劇在其他的東非國家受到熱捧。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埃及,《父母愛情》在緬甸等,這樣的例子可以反映出只要我們找對了方式,我們用受眾聽得懂的語言,用他們能夠聽得進的方式,用一個個能夠引起共鳴的故事,就能夠把我們的故事說好。同樣,其他國家如果要向中國介紹他們的文化,我想這也是他們可以借鑒和參考的一條路。謝謝。

(責(zé)任編輯:秦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