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毛片免费专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色视频线观看在线播放|亚洲a∨无码国产精品麻豆|日本高清不卡在线观看网站|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精品无码A∨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招生錄取迷信"走后門" 法院:勿寄望于旁門左道

2018年06月22日 07:14   來源:北京晨報   

  本周六北京高考分數將公布,高招工作將隨之展開,一些不法分子在此期間“蠢蠢欲動”,想借這個機會大撈一筆。近日,北京市三中院就近年來審理的涉招生錄取詐騙案件情況進行了通報,希望引起考生和家長們的注意,避免上當受騙。

  據統(tǒng)計,自北京三中院建院至今年5月,該院及轄區(qū)法院審理的涉及招生錄取類的詐騙案件共41件。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學生的升學需求和學生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騙取家長財物,影響學生學業(yè)和前程。

  法院表示,此類詐騙案件以面臨入學、升學考試的學生及其家長為犯罪對象,一般分為幾類情形。有的犯罪分子利用落榜學生及家長急于求學、追求名校、迷信“走關系”辦事,謊稱可以幫助落榜考生在名校就讀,騙取被害人錢財;有的利用學生希望從軍的心理以及家長對部隊和軍校管理模式的信任,編造部隊領導身份,或謊稱與部隊領導關系密切,可以幫助入伍、就讀軍�;蛴械胤綄W校的委培生名額,騙取被害人錢財;還有犯罪分子通過辦“保過”培訓班,編造具有內部關系,能辦理藝術院校入學名額,騙取被害人錢財。

  在一起案件中,趙某、譚某謊稱可以為高考成績不理想的歐某、邱某辦理就讀北京郵電大學全日制“本碩連讀”項目,但實際上偽造錄取通知書,安排二人在沒有學籍、沒有學位證書的成人教育培訓班學習,不僅騙取二人家屬70萬元,而且使得本可以就讀某師范大學的歐某錯過正規(guī)招錄,使邱某白白浪費一年時間。經法院審理,趙某、譚某因犯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年4個月。

  ■常用手段

  1.試探需求

  犯罪分子事先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抓住考生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和對學校質量、學生未來就業(yè)去向的關心,分析學生、家長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編造能幫助辦理入學、入伍等事實。

  2.取得信任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獲得信任,虛構自己具有高校教授、研究機構人員、政府官員等身份或結識具有以上身份的領導,有能力獲得內部指標、特殊名額,從而取得被害人信任。有的犯罪分子利用偽造的招生文件、辦學資質、學歷文憑、入學通知書或與被害人簽訂承諾書、協(xié)議書等手段,進一步增強被害人信任。

  3.索取財物

  以好處費、運作費、手續(xù)費、贊助費、需要轉托他人代辦為由索取財物,實現詐騙目的。

  4.推諉失聯(lián)

  以正在運作、領導出差、收取的錢財已轉交辦事人但事情沒辦成為由推脫責任,或直接失聯(lián)攜款潛逃。

  ■法院提醒

  1.國家的高校招生制度對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資格及有關考生資格、招生計劃、錄取信息、考生咨詢及申訴渠道等均予公開。院校的招生計劃由教育部統(tǒng)一下達并向社會公布,未經教育部批準招生的學校和計劃,國家不予認可。

  教育部指定省級招生機構及各高等學校實施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任何單位不得游離于正常工作體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

  2.家長在為子女奔走求學之時,應多方了解、核查學校資質、辦理機構資質和辦理人資質,多關注招生入學規(guī)定,不要迷信“找關系、走后門”,應對非權威渠道獲知的消息提高警惕。

  3.學生和家長應對學生的能力和成績有正確的認識,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寄望于旁門左道。所謂的“計劃外招生”、“定向招生”都是有嚴格的規(guī)定和程序的,而且也都要求達到相應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那些“交錢就能上”的大學,多為非正規(guī)院校。

  北京晨報記者 黃曉宇

(責任編輯:秦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