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毛片免费专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色视频线观看在线播放|亚洲a∨无码国产精品麻豆|日本高清不卡在线观看网站|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精品无码A∨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曹建明:努力增強對司法活動監(jiān)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016年03月13日 10:33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3月13日(星期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曹建明:

  四、努力增強對司法活動監(jiān)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

  我們堅持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jiān)督,督促偵查機關立案14509件,追加逮捕18196人、追加起訴23722人;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6591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和行政生效裁判、調解書提出抗訴3548件、再審檢察建議3874件。

  健全冤錯案件源頭防范和發(fā)現(xiàn)糾正機制。我們對近年來糾正的冤錯案件進行深入剖析,深刻反省檢察機關自身在批捕起訴、訴訟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嚴重問題和沉痛教訓,著力完善糾正和防止冤錯案件的常態(tài)化機制。對偵查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0384件;監(jiān)督糾正濫用強制措施、違法取證等偵查活動違法情形31874件次;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jù)不足的,決定不批捕131675人、不起訴25778人。認真審查每一份申訴材料,發(fā)現(xiàn)有冤錯可能的及時調查處理。建立刑事申訴案件異地審查制度。勇于自我糾錯,對檢察機關從當事人申訴或辦案中發(fā)現(xiàn)的“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錢仁風投放危險物質案”“許金龍等4人搶劫案”“楊明故意殺人案”等冤錯案件,分別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人民法院已依法再審改判無罪。

  維護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對涉嫌犯罪但無社會危險性的決定不批捕90086人;對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決定不起訴50787人。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29211名犯罪嫌疑人建議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持續(xù)監(jiān)督各政法機關清理久押不決案件,2013年核查出的羈押3年以上未結案的4459人下降到6人。對阻礙律師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監(jiān)督有關機關糾正1093件。

  加大監(jiān)督糾正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力度。加強對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罪犯異地調監(jiān)、計分考核、病情鑒定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逐案審查提出意見。對原縣處級和廳局級以上罪犯“減假暫”案件,分別層報省級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審查。與監(jiān)獄、人民法院共建減刑、假釋網上辦案平臺,推動網上銜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同步監(jiān)督。對提請“減假暫”不符合法定條件或程序的,監(jiān)督糾正20062人;對裁定或決定不當?shù)�,監(jiān)督糾正2727人。

  開展社區(qū)服刑人員脫管漏管專項檢察。全面核查執(zhí)行情況,持續(xù)跟蹤監(jiān)督,糾正脫管7164人、漏管3614人;對嚴重違反監(jiān)管規(guī)定或監(jiān)外執(zhí)行條件消失的,督促收監(jiān)執(zhí)行1063人。

  加強對民事虛假訴訟的監(jiān)督。針對民間借貸、破產等領域為獲取非法利益而虛構事實打“假官司”的問題,組織開展專項監(jiān)督,重點監(jiān)督中介服務機構“居間造假”和涉案人員眾多的“規(guī)模性造假”,對1401件虛假訴訟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查辦涉嫌濫用職權、受賄的司法人員63人。

  加強對特赦工作的全程同步監(jiān)督。認真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特赦決定和國家主席特赦令,加強對特赦案件報請、審理、裁定活動的監(jiān)督,糾正報請不當331件、裁定不當23件。

  嚴肅查辦司法不公背后的腐敗犯罪。堅決懲治利用司法權貪贓枉法的行為,查辦涉嫌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員2424人。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在辦理益陽市委原書記馬勇涉嫌受賄案時發(fā)現(xiàn),馬勇違法指令“協(xié)調”一起命案,有關司法人員及律師權錢交易,幫助開脫罪責,導致重罪輕判。檢察機關對涉嫌職務犯罪的9名司法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責任編輯:王炬鵬)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