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建
琥珀色湯汁晶瑩剔透,咬一口薯塊兒粉糯拉絲。最近,木薯糖水在社交媒體和外賣平臺上出鏡率頗高。木薯糖水作為一些“吃貨們”心里的“甜品白月光”,有人說“降溫時節(jié)一定要吃”,還有人說“春天空氣干燥時,吃它很潤很補”,但也有不少人說喝了自制的木薯糖水后“醉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喝木薯糖水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
木薯有毒不要生食
木薯,又稱樹薯、樹葛、葛薯等。19世紀初,木薯傳入我國南部沿海地區(qū),目前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木薯糖水口感獨特,源于它“淀粉之王”的先天優(yōu)勢。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木薯是世界上第三大淀粉來源,淀粉含量僅次于水稻和玉米。新鮮木薯塊根淀粉含量一般為24%至32%,干的木薯淀粉含量則高達73%至83%。由于木薯豐富的淀粉含量,它曾是一些國家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
不過,木薯本身是有毒的。木薯全身都富含氰苷類化合物和多種生物堿,人一旦誤食新鮮木薯塊根,這些物質就會在胃酸或腸道中某些菌群作用下,水解成劇毒的氫氰酸。當攝入量超過人體解毒上限,即可導致中毒死亡。
那么,如何“馴化”木薯的毒性呢?
劉少偉介紹說,首先是加工,經(jīng)過去皮、浸泡、淀粉提取、脫水干燥和加熱處理,生木薯所含的氰苷類化合物會被逐漸破壞。其次是長期不斷地篩選和培育,木薯逐漸形成了兩個品系:氰化物含量高的苦木薯和含量較低的甜木薯。根據(jù)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規(guī)定,每千克氫氰酸含量低于50毫克的木薯可以用作食用。目前,我國農業(yè)科研機構培育出的食用木薯如華南5號、7號、9號,華南124、205等,去皮后氫氰酸含量一般都在每千克30毫克到40毫克之間,煮熟后食用,安全系數(shù)相對要高很多。
營養(yǎng)成分不算優(yōu)秀
劉少偉分析說,木薯和馬鈴薯、紅薯等屬于薯類食物,與米飯、饅頭的原料大米、小麥相比,木薯的加工程度較低,所以其膳食纖維、鉀元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1的含量比米飯和饅頭略勝一籌。此外,某些選育食用品種如華南9號(一種黃肉木薯),薯肉中還富含胡蘿卜素。
在如今琳瑯滿目的粗糧選擇中,木薯的營養(yǎng)成分算不上有多優(yōu)秀。木薯中蛋白質含量低,每100克木薯所含的蛋白質僅有2.1克,低于同等重量的米飯(2.6克),比饅頭(7克)更要低很多。特別是加工成木薯粉后,蛋白質含量僅0.08克/100克,維生素C和維生素B1含量分別為2.96毫克/100克和0.007毫克/100克。
木薯糖水等甜品真正讓人著迷的是其獨特的口感。
劉少偉解釋說,木薯淀粉中只有17%是直鏈淀粉,剩余的83%都是支鏈淀粉,支鏈淀粉獨特的結構使它在糊化過程中更易吸水形成黏稠的膠體,從而形成軟糯Q彈的口感。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木薯常和椰子、糖搭配制作成各種甜點小吃。
不過,支鏈淀粉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能會引起血糖升高的問題,而煮熟的木薯的血糖指數(shù)(GI)大約在60—85之間,屬于中高血糖指數(shù)食物,雖然木薯淀粉制品口感彈牙,消化速度較慢,一般不會引起血糖快速上升,但木薯糖水是木薯和大量冰糖或黃糖混合煮成的,所以它對血糖并不“友好”,建議需要嚴格控制血糖的人少吃或盡量不吃木薯糖水。
此外,由于木薯淀粉不像馬鈴薯淀粉和紅薯淀粉那么容易消化,所以有一部分會逃脫小腸消化酶的作用,被結腸內的細菌分解產生氣體。對消化能力較弱、胃腸功能紊亂的人來說,有可能出現(xiàn)腹脹等問題。
綜上,木薯糖水雖然是一種很討喜的小甜水,但真心算不上什么神奇的補品。
不建議自制木薯糖水
木薯糖水好喝,但不建議在家中自制木薯糖水。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檢索發(fā)現(xiàn),社交平臺上不乏網(wǎng)友分享的食用木薯甜品后的不適經(jīng)歷。劉少偉分析認為,食用木薯糖水后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既可能是糖水糖分太高引起血糖升高導致頭暈,也可能是原材料或烹飪過程中衛(wèi)生不徹底導致其他污染,但更可能是氫氰酸中毒,即民間所說的“苦木薯醉人”。木薯中毒一般是急性且突發(fā)的,主要見于中樞系統(tǒng)和上呼吸道,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惡心、嘔吐等,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食用木薯或木薯糖水中毒呢?劉少偉建議消費者留心以下3點:
通過正規(guī)渠道選擇可食用木薯,這類木薯口感較甜、不帶苦味兒,氫氰酸含量也都小于50毫克/千克。木薯切開后,如果發(fā)現(xiàn)果肉纖維變黑,說明品質不佳,不建議再吃;自制其他木薯甜品,可直接購買可食用木薯粉。
去皮浸泡、徹底煮熟。鮮木薯及其外皮氫氰酸含量相對更高,因此,木薯不能生吃。自制木薯甜品,必須去皮和長時間清水浸泡,以減少氰苷類化合物含量。高溫加熱可滅活那些能轉化氰苷類化合物的酶,使之無法將氰苷類化合物轉化為有毒的氫氰酸。徹底煮熟有助于木薯脫毒。煮木薯時,要注意敞開鍋蓋煮,讓已經(jīng)轉化的氫氰酸蒸發(fā)掉。此外,發(fā)酵、烘烤、日曬、粉碎等方式也能脫除木薯塊根中的氫氰酸。
即使是健康人群,一次也不要吃太多。部分人群腸道中可能含有一些能將氰苷類化合物轉化為氫氰酸的酶,這些人即便食用熟木薯,也可能會出現(xiàn)嘔吐等輕度中毒癥狀,應及時就醫(yī)